第三,疏通制度内利益表达渠道。首先,完善村民自治制度。减弱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控制力,改变村民自治运行中发生的职能扭曲,使其行政职能让位于自治职能,提高村委会运行的独立性与自主性。其次,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。一要强化选民与代表的联系。应建立代表与选民交流沟通的长效机制,使代表能够充分倾听农民疾苦,切实了解农民所思所想。二要完善候选人的产生方式。要切实保证代表由农民选举或推选产生,引入选举竞争机制,加强监督制度建设。三要确保农民代表中一定比例的基层农民代表。最后,畅通信访渠道,提高运行效率。要强化信访部门的独立性与自主性,要主动深入走访基层,了解农民信访热点、难点。"变被动接待信访为主动疏导诉求,减少集体上访、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的几率"。③ 第四,合理引导与规范制度外利益表达行为。一方面应耐心细致地倾听农民的心声,积极引导农民在法律制度框架内表达利益、主张权利。"把制度外资源最大限度地汲取到制度内来,把农民的政治能量转化为农村民主政治发展的政治资源和政治动力"。④另一方面允许农民定期举行游行、示威、静坐,以实现其"情绪释放"的意愿和要求,但要简化相应的审查程序,将农民的利益表达纳入到政治系统可以掌控的范围里,引导农民群体利益表达逐步走向合理化、规范化和制度化。 总之,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,需要政府和农民的相互配合、共同努力。身为政府,在公共政策制定时,应更多地关注身为弱势群体的农民,倾听农民心声,保证决策的科学化、民主化;身为农民,要有意识地多参与政治实践活动,培养其政治参与能力,避免涉农政策制定时被动接受的局面。通过"表达主体和表达客体的双向培育"、⑤双向互动,共同推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与完善,使农民群体的利益表达不断朝着有序化、规范化、制度化方向发展。 注释 ①姚望.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[J].内蒙古社会科学,2006(1). ②高乃云.新农村视域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[J].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,2012(1). ③陈渭民,张晓鸥,汪凌云.渔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--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[J].浙江海洋学院学报(人文科学版),2008(12). ④魏洪秀.农民利益表达与农村政治发展[J].齐鲁学刊,2012(3). ⑤赵晓霞,高志婕.和谐社会视角下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新理念[J].农村经济,2011(4). |